?
USB Type-C 是如何成功上位的,超越傳統的USB連接器的?那肯定是創新,人性化設計,更受人們的喜歡與依賴,一起來看!
我們都知道傳統 USB 接口中需要反復拔插、尋找“正確”方向的問題已經被消費者廣為詬病,用戶迫切需要一種類似 Lighting 接口般正反面均可插入的接口,特別是在手機等需要頻繁大量連接數據線的設備中,每天一到兩次插錯接口的體驗絕不友好。所以出現了USB Type-C連接器。
Type-C 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我們進入到 2019 年 10 月,微軟發布了 Surface Pro 7,亞馬遜發布了 Kindle Fire HD 10,索尼也宣布了旗下最新的 Play Station 5;這三款設備分別歸屬于 PC、平板電腦和游戲主機,不過與它們各自的上一代產品相比,這三款設備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共同點——它們都用上了 USB Type-C(也稱 USB-C 或 Type-C)接口。對此,市場調研機構 Moor Insights & Strategy 的創始人 Patrick Moorhead 在接受美國《連線》雜志采訪時表示:USB-C 已經成為每一款個人計算與連接設備的行業標準。
Type-C接口的開創性:
從實際上來說,USB Type-C 作為一種接口標準的誕生已經超過 5 年的時間了。
2014 年 8 月,在最新發布的 USB 3.1 標準中,Type-C 作為一種接口被正式提出;它是一種新型 USB 線纜及連接器的規范,定義了包括連接器、端口、容器和線纜等在內的一整套全新的 USB 物理規格。
從三種接口樣式的命名中可以看到,USB 3.1 標準的制定者(USB IF 協會)也在試圖簡化和統一業界長期存在的紛繁不一的接口類型。簡單地說,USB IF 協會從目前存在的接近十種之多的 USB 接口中選擇了其中最為廣泛的兩種,分別命名為 Type-A 和 Type-B,接著又重新設計了一種新的接口并將之命名為Type-C;只有這三種接口才能夠支持 USB 3.1 標準下的數據傳輸速度、電流傳輸大小等等各項技術標準。
事實上,USB 作為一種技術標準,每一個新版本的制定都要在技術更新的基礎之上考慮對前代版本的兼容性問題。因此,在 USB 3.1 標準的三種接口中,Type-A 和 Type-B 的存在更多的是考慮向下兼容和統一已有接口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二者的存在也算是新標準對于過去的一種妥協;當然這種妥協是很有必要的。
反過來看,唯有Type-C才是 USB 3.1 在接口樣式方面的開創之處——也正是因為如此,Type-C 在設計階段就受到了世人的關注;當它最終形成被公布于世之后,自然是激起了眾多的討論和期待。